茶具的前世今生

精华发表在服务社区05-17 09:34:41来自PC复制链接

39730

中国是茶的发祥地,是最早发现、利用和种植茶叶的国家。在神农氏时代,人们就采茶树叶做菜羹。经过各个朝代的发展,延续至今。“水为茶之母、壶为茶之父”,茶具和饮茶是相辅相成的,茶具的出现和发展,历经了一个从无到有、从共用到专一、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。

据专家考证,作为饮茶时所需的专用器具,即茶具的出现,最晚始于汉代,茶食并用,这和当时的制茶方式和饮茶方式及茶的地位有关。

QQ截图20170517092720.jpg

唐代,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,更加讲究饮茶情趣,因此,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,并有助于提高茶的色、香、味,具有实用性,而且,一件高雅精致的茶具,本身又富含欣赏价值,且有很高的艺术性。越窑青瓷茶碗开始盛行,“口唇不卷,底卷而浅,受半升已下”的小碗。所谓“口唇不卷”,是说碗的口唇薄平而外侈,“底卷而浅”则是指底壁宽厚的浅圈足而言。像这样的茶碗,不仅饮用适口,而且易于把握,平稳,又不烫手。再加上里外一色“类玉”般的青釉,莹润明洁,使得满满的一碗茶水,显得更加青绿,香馥喷鼻。

QQ截图20170517092732.jpg

饮茶器具进人宋代,虽然饮茶方法有所改变,但无论是宋代初期的煮茶法和饮茶法并存,还是进人宋代中期以后,点茶法大行其道之时,其法都出自唐代。而且饮的茶与唐朝一样,仍然是以紧压茶为主,茶的加工方法也无多大变化,只是饼茶的花式品种有所改变罢了。所以,宋代的饮茶器具与唐代相比,在种类和数量上,并无多大变化。宋代民间饮茶多用茶盏,宋代建安(今福建建瓯)制造的一种稍带红色的黑茶盏,被时人看作是佳品。华丽的点茶法的流行、金银具的盛行、黑釉建盏的不可一世,子民们郁郁不得志之余,一门心思置身于“斗茶”的游戏之中,这对茶具如醉如痴、魂系梦牵,及宋人对茶艺精益求精的追求,也深深影响了近邻日本,逐渐日本茶道追名于世。 


QQ截图20170517092739.jpg

 明代茶具,可谓是一次大的变革。明朝,江西景德镇青花瓷、白瓷异军突起。 明代中期以后,开始注重“茶味”讲究“壶趣”,出现了用瓷壶和紫砂壶的风尚。 品茶用具瓷色尚白,器形贵小。 明清返璞归真的茶风,为茶具走向辉煌提供了有利条件,使茶具的发展终于步入正轨, 并达到顶峰,景德镇甜白瓷和青花瓷铸就了瓷业的一段辉煌,宜兴紫砂茶壶更是庞大茶人的至宝。在品饮香茗的同时,欣赏精致可人的茶具,实属一次从艺术到心灵的震撼。 

QQ截图20170517092746.jpg

 清代,慢慢形成了以瓷器和紫砂壶为主的局面。茶具种类有了长足的发展:珐琅彩,彩粉,金彩瓷,脱胎瓷器,竹木茶具等。另外茶类有了很大发展,除绿茶外,又出现了红茶、乌龙茶、白茶、黑茶和黄茶,形成了六大茶类。但这些茶仍属条形散茶。所以,无论哪种茶类,饮用时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法。但与明代相比,清代茶具的制作工艺技术却有着长足的发展,这在清人使用的最基本茶具,即茶盏和茶壶上表现得最为充分。清代的茶盏和茶壶,通常多以陶或瓷制作,以康(熙)乾(隆)时期最为繁荣,并以“景瓷宜陶”最为出色。清时的茶盏,康熙、雍正、乾隆时盛行的盖碗,最负盛名。盖碗由盖、碗、托三部分组成。此外,自清代开始,福州的脱胎漆茶具、四川的竹编茶具、海南的生物(如椰子、贝壳等)茶具也开始出现,自成一格,异彩纷呈,形成了这一时期茶具新的特色。

QQ截图20170517092752.jpg

到了现在,随着工艺的发展,在继承传统工艺之上,又进行工艺创新。最常见要数“随手泡”了,方便快捷,节省时间,几乎人手一把。由保温杯发展而来的户外旅行壶,方便了人们随时随地喝茶的需要。铁壶,古朴的造型好似天然雕刻,没有艳丽的色彩就像出水芙蓉。铜壶,或简约的雕刻或精细的描绘,或飘逸出尘或大气富贵,成为茶桌上不可忽视的靓丽的一隅……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,不断努力,完善茶具,装点生活之美。

QQ截图20170517092806.jpg

最新评论
楼层直达:

全国免费服务电话:400 101 4007           客服邮箱:Service@shangwj.com

经营许可证 浙B2-20150155

地址:浙江省永康市东城街道五湖路1号8楼